小儿发热易与哪些症状混淆?
感染性发热:各种传染病如细菌、病毒、真菌、螺旋体、疟原虫等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、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、散热减少,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。白细胞计数高于1.2x109/L,或低于0.5109/L。
不明原因发热:广义不明原因发热的概念是指所有的不明原因的发热者。但在临床上还采用发热的狭义概念, 即不明原因发热。发热持续3周以上,体温在38.5℃以上,经详细询问病史、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。
中枢性发热:是指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异常所产生的发热。对其诊断之前应严格除外全身性或局部性炎症所致的发热, 并除外其它发热病因。颅内疾病伴有发热时多为危重病例, 其中大部分患者的发热是因颅内炎症、肺内感染、泌尿系感染所致。对于难以解释的中度体温升高, 一时查不出感染源或感染的原因者, 不能轻易认为是中枢性发热。应反复寻找全身或局部性感染原因以除外之, 并注意有无药物热及其它发热的原因。
持续性发热:当口温高于 37.3℃或肛温高于 37.6℃,一日间的变化超过 1.2℃,即称之为发热。按照发热的高低,可区分为下列几种临床分度:低热 37.4℃~38℃ 中等度热 38.1℃~39℃ 高热 39.1℃~41℃ 超高热 41℃以上,持续4周以上,为持续性发热。
发热是指体温的异常升高。正常小儿腋下体温为36℃~37℃,如超过37.4℃可以认为是发热。但是,小儿的体温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,常常可以出现一些波动。比如在傍晚时,小儿的体温往往比清晨高一些。小儿进食、哭闹、运动后,体温也会暂时升高。衣被过厚、室温过高等原因,也会使体温升高一些。这种暂时的、幅度不大的体温波动,只要小儿一般情况良好,精神活泼,没有其它的症状和体征,一般不应该考虑是病态。
有些孩子经常出现手足心发热。有的家长一拉孩子的手,发现手心很热就认为孩子是发烧了,盲目地给予退热药。其实,小儿的手足心热并不一定就是体温高。如果测一下体温,很可能在正常范围。孩子手足心热,从中医的角度分析,是因为阴虚火旺,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孩子有"虚火"。这种情况不宜使用西药退热剂,而应该请中医治疗。中药可选用生地、麦冬、沙参、玄参、玉竹、青蒿、丹皮等滋阴清热之品。同时让孩子多饮水,多吃青菜和水果,也可以经常用菊花泡水频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