颅内占位性病变易与哪些症状混淆?
在颅腔内占有一定空间位置的肿块样病变。如脑肿瘤、脑脓肿和脑血肿。随着病变体积的增大,颅内压生理调节失代偿,其颅内压力超过正常值(80-180mmH2O),常伴有脑功能障碍。
① 头痛。颅内压增高时其脑膜、重要的血管神经受牵拉引起。发病初起不典型,重时可逐渐呈持续性,甚至难以忍受。
② 呕吐。是脑干移位和牵拉或肿瘤直接刺激延髓的呕吐中枢,呕吐呈喷射性,不伴有其他消化道症状,常在头痛剧烈时出现,呕吐后头痛稍缓解。儿童因肿瘤常发生在后颅凹,早期即可出现呕吐,易被误诊为消化道疾病。
③ 视水肿。颅内压增高,眼静脉回流受阻,视边界欠清、静脉充血、渗出或出血。早期视力正常,中晚期因继发性视神经萎缩而视力逐渐减退。
④ 癫痫发作。是占位性病变刺激皮层产生的异常放电。成年人的癫痫发作往往是占位性病变引起。
⑤ 复视、耳鸣、精神异常。
⑥脑疝。是颅内压增高的晚期并发症。
注意有无皮下结节、淋巴结肿大、皮肤血管痣、黑痣、色素沉着、紫纹、头部畸形、隆起、压痛、血管怒张、头颈部及眼部血管杂音、肝脾肿大、病理性肥胖等。详查心肺等脏器。
颅内占位性病变,如病变较小,又位于非重要功能区,临床上可无症状。若病变位于重要的脑功能区或病变范围较大,临床常出现颅压增高的症状(如头痛、恶心、呕吐等)和局灶性的神经体征。较大的占位性病变,造成颅压过高,压迫脑组织,可造成肢体瘫痪,乃至形成脑疝。脑疝是危及患者生命的征象,也是颅内占位性病变最严重的后果。
颅内占位性病变,常可通过影象学检查获得确诊。影象学检查包括头颅CT扫描、核磁共振检查及脑血管造影等。现代影象学检查可显示占位性病变的位置、大小、形态、数目,还能观察到病变内部是否有囊变、坏死、钙化、出血等。脑血管造影是根据血管的部位、形态的改变、循环时间的改变以及病理血管的出现等,间接了解病变的位置、大致形态、含血管是否丰富等。